中新网金华12月8日电 (张斌 童笑雨 李艳 许乾虎)埃及亚历山大时间12月7日下午3时,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系列“万年上山:稻作之源·启明之光”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在埃及亚历山大皇家珠宝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系上山文化首次迈出国门举办的专题展览,将持续至当地时间12月25日。

特展开幕现场。许乾虎供图

据悉,本次展览以上山文化的稻作、定居和彩陶为主题,分“金色希望——有米万年”“旷野炊烟——有舍万年”“红衣彩陶——有陶万年”三大篇章,通过呈现上山文化稻作证据、定居村落、陶器技术等重要标识,带领观众踏上万年时空穿梭之旅,叩响通往“远古中华第一村”的大门。其中,大口盆、炭化稻米、石磨盘等25件高精度三维扫描复刻的文物展品,以及生动的视频演示,多维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上山文化的独特价值内涵,展示了中华文明的亘古渊源、悠长历史。
开幕现场,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兼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杨荣浩、亚历山大皇家珠宝博物馆馆长萨法·法鲁克·拉贾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和浦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渊等种下寓意希望的“金色稻穗”,共同为本次展览启幕。
杨荣浩在现场致辞时表示,中华文明和埃及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两个农耕文明的典范,一直以来相互欣赏、互学互鉴。“能够紧接‘良渚论坛’,开启上山文化埃及展览可谓恰逢其时,这是中埃两大古老文明的再次牵手,更是对全球文明倡议的有力践行。”
萨法·法鲁克·拉贾布在活动上表示,不同国家之间开展文化遗产、考古交流具有重要价值。此次埃中学术机构合作举办的“万年上山:稻作之源·启明之光”展览凸显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对话与包容。

“古中国文明、古埃及文明都是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璀璨的瑰宝。”方向明表示,距今10000年前的上山文化代表了世界稻作农业的起始,拉开了古代东方“农业革命”的帷幕,对10000年至5000年以来的古代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方渊介绍说,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农业起源的重要中心,是中国农耕村落的重要源头,也是世界早期彩陶的重要发现地。“这是上山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举办的第一次专题展览,对于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与交流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据悉,主办方还将同步推出全球线上云展——“万年上山·启源”。云展共分“序章”“晨曦拂稻花”“窑火淬彩陶”“日落听炊烟”“月光酿酒香”五大版块,通过特色的动画游戏体验、图文并茂的学术阐述,结合专家生动精彩的视频讲座,在线上全方面展示万年上山文化的精彩。
本次展览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开罗中国文化中心支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浦江县人民政府承办,浦江县上山遗址管理中心、亚历山大皇家珠宝博物馆协办。(完)

中新网北京12月8日电 (记者 罗海兵)“语言教育是促进中美人民之间交流不可缺少的桥梁和工具。”12月8日,在世界中文大会语言教育与文明互鉴分论坛上,美国华美协进社社长葛晓初围绕语言教育推动社会发展议题发言时表示。
华美协进社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和保尔·孟禄(Paul Monroe)同中国已故著名学者胡适和郭秉文共同发起,于1926年在纽约成立。近百年来,华美协进社致力于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通过传授中文、中国音乐和书法等文化课程,帮助美国人更好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教育。

回首历史,1930年,华美协进社首次邀请中国京剧大家梅兰芳先生赴百老汇演出,轰动全美,帮助美国民众了解到中国京剧这样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国文化。1940年代,华美协进社获得纽约州教育局特许,成为美国最早向公众和学校教师进行中文教学的非盈利教育机构。
“过去20年,每年都有将近千名学生来华美协进社报名学习中文和其他中国文化艺术内容,从18个月的幼儿,到80岁的老人,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都有。”葛晓初介绍,在中美关系高峰期,在中国学习的美国学生达到14800人以上。但在过去若干年,华美协进社的注册学生数量下降近20%。

“今天的世界政治外交形势给我们带来挑战,同时也是机遇。”葛晓初认为,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语言教育可以为应对挑战带来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中美之间在语言教育方面有很多地方互补,可以互相学习。”葛晓初介绍,两个月前,华美协进社与纽约市教育局合作组织了近10名美国高中校长访华,访问了上海、北京、杭州等地,跟当地中学校长及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
“我们也希望组织从中国来美国的类似校长访问团,进一步促进中美之间教育人士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他期待,美中能增进双向交流,加强多元合作,更好推动两国教育人士相互沟通、发展与提高。(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