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江西永修12月8日电(巫发阳)第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比赛7日在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拉开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135名爱鸟人士组成了45支参赛队伍展开观鸟角逐。
江西省观鸟协会副会长汤腾介绍,国际观鸟赛举办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观鸟高手为永修县进行系统的鸟类调查,同时也进一步增加永修县在国际观鸟赛中的影响力,让更多国际友人发现、了解永修县丰富的鸟类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图为第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比赛中拍摄到的候鸟。袁少华 摄
7日清早,永修县吴城候鸟小镇朱市湖观鸟点大雾弥漫,不少比赛选手已经在岸边选好拍摄位置、架起“长枪短炮”,等待黎明破晓的瞬间,拍下鹤舞鄱湖的日出景象。
一群来自台湾省高雄鸟会的队员们正在聚精会神地拍摄,观鸟会成员杨先生介绍说,“今天早上六点半,我们就出门了,我看到了小天鹅,还听到白鹤的鸣叫声,我们理事长则通过鹤鸣推断出附近大概有四种鹤。”
来自美国的参赛选手托马斯表示,他看到了“沙锥”,它们在丛林里嬉戏,还经常躲藏在隐秘的地方,他还看到了白鹤,他感到非常喜欢。
在永修县其他的开放区域和观鸟点,各支观鸟队伍各显本领,他们巡湖畔、入山林,纷纷架起“大家伙”,有的竖起耳朵闻声识鸟,有的接连按下快门记录下各种珍稀鸟类,大家都沉浸在晨雾弥漫、鸟啼阵阵的冬日美景中。
图为第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比赛中,选手正在寻找候鸟身影。袁少华 摄
据了解,此次观鸟赛将持续三天,世界各地的观鸟爱好者们将用镜头开启永修县域鸟类资源本底数据调查和评价的新篇章,最终由评委会综合评判,决出比赛至尊鸟种奖、预测奖、优胜奖和贡献奖。截至12月7日上午,观鸟赛共观测和记录候鸟种类多达210余种。(完)
中新网上海12月8日电 (记者 王笈)作为“何谓海派”艺术系列大展的第三个项目,“历史的星光——京津画派和海派绘画研究展”8日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拉开帷幕,呈现20世纪上海和京津地区中国画的发展历史、理论成就和大师风采。
“历史的星光——京津画派和海派绘画研究展”。 中华艺术宫 供图
这是上海首次系统呈现京津画派与海派绘画。京派注重从传统中汲取前行的动力和方向,海派则注重对新需求、新潮流的拥抱。展览立足于近现代艺术发展历程中这两个极为重要的画家群体的研究,展出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艺术家的近90件精品力作。

观众可从齐白石《松鹰图》、萧俊贤《着色山水》、溥儒《薜荔垂千仞》等作品,窥见京沪两地画坛借古开今面貌之丰富;亦可从吴湖帆《碧海苍松》、胡佩衡《紫溪晚霞》、吴镜汀《华山南峰》等作品,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融合写生之法的时代新风。
“历史的星光——京津画派和海派绘画研究展”。 中华艺术宫 供图
本次展览中还有一幅北京画院收藏的吴昌硕题写于1920年的齐白石润例,格外引人注目,可知齐白石初入北京画坛以砚田为生计、其画价的基本情况。齐白石曾赋诗:“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难掩其对“缶翁”吴昌硕的尊崇之情。
在总策展人陈翔看来,京津画派和海派绘画“譬如一个着中山装,一个穿西装”,各自以机智而切身的选择、务实而有效的实践来积极应对变革大潮的冲击。“它们既有共性,又各有不同的应对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坚韧顽强和自我革新的生命力。”
“历史的星光——京津画派和海派绘画研究展”。 中华艺术宫 供图
据悉,“历史的星光——京津画派和海派绘画研究展”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联合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共同主办,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完)